苦櫧(拉丁學名: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(Lindl.) Schottky,別名:血櫧),山毛櫸目殼斗科錐屬喬木,國家二級保護植物。它分布中國長江五嶺以北各地。
其高達15米,胸可達50釐米,樹皮淺縱裂[1],通常一側略短且偏斜;葉片革質,花序軸無毛,雄穗狀花序通常單穗腋生;殼斗有堅果偶有2-3個,近圓球形,頂部短尖;果臍位於堅果的底部,4-5月開花,10-11月開始結果成熟。它喜溫暖、濕潤氣候,喜光,也能耐陰,喜深厚、濕潤土壤。
采種
苦櫧選擇二十至四十年生的健壯母樹,在10月下旬當殼斗呈茶褐色時,即為成熟。挑選籽粒大、種仁飽滿、種殼光亮、無病虫害的堅果留作種子,如不立即播種可混沙貯藏。種子含水量高,若失水過多會使種殼縱裂,喪失發芽力。但沙藏時也不宜過濕,可與干沙混合,藏于避風處。種子千粒重1.1-1.4kg,發芽率70%-85%。
育苗
苦櫧圃地宜選擇較為肥沃濕潤的砂壤土,經深耕細耙后筑畦。可隨采隨播,但在鼠害嚴重或者早春幼苗萌芽出土時有凍害的地區,可用濕潤細沙貯藏到翌年春播種。採用條播,每1米播種溝播20粒,播種量約900kg/h㎡。播種時果臍向下放置土中,覆土厚2-3釐米,然後蓋草。種子采后即播的翌春3月出土,春播的則在4-5月出土。
一年生苗高15-20釐米,因苗木主根粗而鬚根少,移植常不易成活,需通過截根移植以促進鬚根發育。幼苗不耐強烈陽光,需遮蔭。待出苗較整齊后,揭去覆蓋蘆萁,搭上蔭棚以利苗木生長,一般在5月上旬揭草,7月下旬搭蔭棚。搭棚遮蔭的明顯比沒遮蔭的苗木生長旺盛,適時澆灌水、追肥,促進苗木生長。土壤較干時灌水于苗床溝內以潤濕苗床。一般在6月中旬、下旬和9月上旬追施復合肥,每0.3kg肥對50kg水澆施,適時除草。為促進苗木鬚根生長,利於提高造林成活率,可于8月中下旬進行切根處理,處理后鬚根明顯更發達。
防火
苦櫧在與火災的長期鬥爭中,人類探索出運用森林自身阻止大火蔓延的方法,這就是綠色植物阻隔法。擔此重任的植物,從花草到樹木,品種較多,而苦櫧樹幹通直,樹冠濃密,葉片較厚,革質,耐火,萌芽力強,因此苦櫧是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理想的樹種,2009年到2011年的3年來,用苦櫧容器苗共營造寬9-12米的生物防火林帶125千米。
林業
⑴苦櫧屬常綠喬木,是中國珍貴的闊葉樹種,也是中國南方主要的用材林樹種,與馬尾松、杉木、濕地松等樹種混交造林,病虫害即少,又能起到良好的森林防火作用。
⑵苦櫧樹枯落葉多,能改良土壤,增加土壤肥力,具有保持水土,涵養水源的功能,是營造水源涵養林的先鋒樹種。
⑶苦儲樹具深根性,對土壤的適應性強,對陡山、瘠薄山及芒草山,都能適應生長,2009年到2011年的3年來,用苦櫧容器苗共營造闊葉林工程造林190h㎡。補植造林482.6h㎡,使大麵積荒山造林一次性成活率提高了30%以上,促進幼苗提早進入速生期、提早郁閉,促進春季造林成果。
城市
苦櫧樹幹高聳,枝葉茂密,四季常綠,壽命長。四季常綠,宜庭園中孤植、叢植或混交栽植或作風景林、沿海防風林及工廠區綠化樹種應用。因此在創建森林城市中,得到廣氾推廣應用。
工業
苦櫧為次生常綠闊葉林的組成樹種,木材生長輪和心邊材區分不明顯,紋理直,結構細密,材質堅韌,富有彈性,耐濕抗腐,可作建築、橋梁、運動器材、傢具、農具等用材,因此在工農業生產中,得到廣氾應用。